
在國家“雙碳”目標的引領下,京津冀地區正加速邁向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征程。天津寶坻區里自沽農場,一個曾經的普通水產養殖基地,如今正因一項創新的新能源項目而備受矚目——大唐天津寶坻里自沽171.6MW漁光互補發電項目于5月底正式順利并網,正以其獨特的模式和顯著的效益,成為綠色能源領域的“新名片”。
綠色創新:漁光互補的“寶坻模式”

“漁光互補”是一種將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的創新模式。在寶坻里自沽項目中,這種模式被發揮到了極致。項目采用深圳安泰科的擎天晴索網柔性支架技術,其35米大跨度和4米高凈空的設計,不僅為光伏板提供了穩固的支撐,還確保了漁業養殖的光照和通風需求。組件池塘水面覆蓋率低于34%,既能最大化發電容量,又有效降低了魚塘水溫,為魚類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。
高效建設:速度與質量的雙重保障

2024年3月20日,寶坻里自沽項目正式開工。從打下第一根管樁到實現全容量并網,僅用時14個月。深圳安泰科團隊日夜兼程,憑借成熟的技術和嚴格的質量控制流程,保障了項目的高質量交付。作為寶坻區首個手續完備并取得送出批復的新能源項目,以及目前華北地區規模最大、跨距較大的柔性支架項目之一,該項目展現了極高的建設效率,為早日投產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環境效益:節能減排的“綠色擔當”

項目建成后,每年可產生近3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,節約標煤8萬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,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200噸。這些數據不僅體現了項目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巨大貢獻,更為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目標的實現注入了強大動力。在天津遭遇歷史極值14級大風時,柔性支架依然屹立不倒,充分展現了其卓越的抗風能力和穩固性,為項目的長期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未來展望:綠色新能源的綜合示范
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潮中,寶坻里自沽項目不僅是一個綠色能源項目,更是一個集水產養殖、綠色發電、生態旅游于一體的綜合示范項目。它不僅為當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,更為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。隨著項目的推進,這里將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新標桿,為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的新能源發展提供寶貴經驗。

寶坻里自沽171.6MW漁光互補項目,是綠色低碳發展的生動實踐,是科技與自然的完美融合。它不僅點亮了寶坻區的綠色能源新未來,更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綠色低碳、互惠共贏的美好畫卷。